“長效設計:思考與實踐”展先后于深圳華·美術館(展陳空間設計:Studio 10)和上海明珠美術館(展陳空間設計:小大建筑)開展以來,左靖老師一直在進行可持續設計及其相關實踐和研究,希望呈現一次“零廢棄”理念下的展陳,我們團隊也在力所能及的踐行可持續,這樣的契機下,促成了“以‘紙’營展”。
大家普遍重視觀展以及展陳之前的工作,而忽視展陳之后的事情。展覽空間的存在周期是短暫的,撤展與開展之間的布展工作也極其短暫,這兩方面的緣由都指向一種快速、低造價的空間分隔、搭建方式:輕鋼龍骨-石膏板-乳膠漆墻體(以及同類近似材料)。這種建造方式在撤展的工作中,幾乎只能是全破壞性拆除,造成大量的垃圾、冗瑣的清理。
展廳空間平面為長方形體(長40m/寬16.5m/高6m左右),中間有一排混凝土結構柱列,柱子40公分見方、彼此柱間軸距為7.4米,這些列柱是這個空間非常強烈的存在,從柱子上的表面肌理上可以看出,曾經有大量施工包裹、安掛、鉆孔、拆除痕跡,可以預想到曾經有很多展覽活動采取了不可逆的快速建造及拆除,場館在柱子上也預留了很多可以進行錨固的金屬連接構件,似乎也默認了對這些柱子要進行包裹、隱蔽的展陳營造方式。
我們并不認為這些柱子在空間中是消極并必須去包裹的,它們的存在強烈的限定了空間,選擇以這些有規律的柱子作為空間秩序的中心,從柱子的中心放射出“X”型平面“墻體”,這“X”型體會使得柱子周圍分割成四個“等腰三角形”的“外向空間”,而兩根柱子之間的“1/2‘X’墻體”又圍合成一個“矩形”的“內向空間”,這兩種“外向空間”與“內向空間”正好可以順應展覽中諸多不同參展人的內容板塊,讓策展人進行空間內容分割可以更加有序、靈活。
瓦楞紙是國際公認回收率極高的可再用物材,特別輕便、環保,利于加工、搬移、運輸、組裝;另一方面,瓦楞紙板本身的質地、色澤也特別能融入展的主題(含括與展品及內容的特質很契合)。因此采取瓦楞紙板作為此次“零廢棄”展是極佳材料選擇。瓦楞紙板成品標準材:2.4m*1.2m,由單個柱子為中心向四個方向生長出的“X”型平面墻體,“X”為四個邊墻組成,每個邊的尺寸為3.6m,可以經由三塊豎向的紙板橫向連接組成。
如果把瓦楞紙板本身視為結構部件,對這些部件進行數控切割形成凹口和凸頭,即形成“榫卯”安插卡扣,綜合考慮結實度,選擇了兩種不同板材的厚度規格:15mm&20mm(長寬都是標準尺寸:1.2m*2.4m),要拼組的最小的紙墻體單元模塊是1.2m寬*0.6m厚*2.4m高,除了上下、左右、前后六塊材料板進行拼裝以外,為了保障穩固性,在2.4m高的中段也增設了一塊固定連接板。每個1.2m寬單元墻體模塊之間上、下都有卡槽進行橫向的構件連接。三個1.2m寬的模塊墻體組成“X”的1/4邊。
展覽內容中主要的圖文采取絲網印刷直接粘貼于紙板上以外,還有一部分圖文紙張采取摁釘的方式摁固于紙板上,其他還有液晶顯示屏、ipad、mp3及耳機、實體書籍、版畫木板原版等實物需要特別的構造設計。其中最麻煩的是有8個53寸的液晶顯示屏,由于平面設計的內容圖文有很強的秩序,使得8個顯示屏處于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水平位置,從空間效果來營造,這些不同的高度就需要特殊的內部構造,顯示屏最好內嵌并齊平與最外側的紙板,為了實現這樣的構造、并減少加工和搭建的時間,我們在模塊內設置了一個可高低、左右變化安裝的特殊紙板加強部件,便于顯示屏可以在任意位置進行安裝。ipad、mp3及耳機延續整體也采取紙板榫卯構件拼裝后進行放置,書籍、木板原版則根據尺寸定制熱彎的亞克力板構件,亞克力構件與紙板固定后,再將書籍木板安放卡好。
瓦楞紙相對其他常規建造材料來說比較輕,為了展墻展桌穩固,進行了多項構造措施。其中,腳部支撐與踢腳處理:每個1.2m寬的單元模塊架高于地面15公分,并設置有3塊勒板支腳,每塊勒板前后各凸出展墻15公分,這措施使得人駐足觀展時,雙腳不易觸碰到展墻;墻體加固:每個1.2m的模塊內部,設沙箱(PSA館內自有物品)作為配重,根據沙箱的尺寸設置了合理的擺放空間,使得單個模塊本身具有載重達成穩定,使得人即使不小心觸碰或推到,展體不致于晃動,。每三個單元模塊形成的3.6m墻體靠近柱子中心的部分,彼此之間采用鋼構件進行連接,使結構進一步穩固。
紙板由于質地相比其他常規建材較疏,所以數控切割加工的時間也就相對很短,所有的320張原材料紙板不到兩天就全加工完了,出產成的2566個紙板部件,最后要搭成42個模塊1.2m*2.4m*0.6m豎向展體模塊、22個桌臺展體模塊,在現場六七個人兩天內就得以組裝成型,如此高效的狀態不僅得益于這些紙板材質輕且不需要任何拼裝工具,另外也因為紙板拼裝并不需要常規的建筑工人,普通人徒手即可參與組裝,這種狀態也給后續再利用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這些瓦楞紙板的展陳,一方面它會隨著左老師的后續展覽進行拆解、異地重組安裝再展,另一方面來說,這些展墻、展桌本身也可被感興趣的朋友收留直接使用,即使在這些功用店都結束之后,廢棄的瓦楞紙板料也會以高達96%可回收率再利用。
以“紙”營展,試圖去避開一種“浪費建造”的臨時展陳搭建狀況,將可回收再用的瓦楞紙板以榫卯方式進行展墻和展臺的拼裝搭建,在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可回收recycle三方面都有遵從,展覽空間的營造本身即一件參展作品。
- 金山嶺上院:大舍建筑設計事務所金山嶺上院并不是古寺,但目力所及之內的古長城卻是曠古奇跡。上院的出現為這一片山谷建立了新的時間點。一個輕盈、輕觸地面的禪堂(阿蘭若),纖細輕薄的結構拉開了新建物與古長城之間的時間距離,也再次因為人類的建造活動定位了這一片山谷的時間性。上院本身也試圖從上層入口庭院至下部開敞禪堂通過氛圍以及空間的開合建立一種內部的時間性。新的建造既要與古長城去時空對話,也要能契合這山谷的地形地貌和荒野氣質。
- 六工匯:筑境設計 + 北京首鋼國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六工匯項目位于北京西部石景山區,首鋼園區兩湖(群明湖和秀池)片區中部,總建筑面積223753平方米。這里因服務2022年冬奧會而享譽海內外,谷愛凌和蘇翊鳴就是在這里創造了歷史,實現了中國在大跳臺上的偉大突破。如今已步入后奧運時代,首鋼的城市更新仍在繼續,六工匯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誕生出來。今年6月18日,六工匯購物廣場盛大開業。關聯商辦地塊已經相繼成功交付運營,標志著首鋼的更新發展從“體育+”全面進入“城市+”的嶄新階段。
- 景觀滲透,NANA 咖啡烘焙曼谷曼那分店:IDIN ArchitectsNANA 咖啡烘焙曼谷曼那分店的設計概念在于創造可提升咖啡飲用體驗的空間,讓咖啡成為人們的關注焦點。項目采用簡化表達的建筑形式,通過將建筑空間與景觀的和諧結合,營造出一種郁郁蔥蔥的環境氛圍,繼而將游客的注意力從熙熙攘攘的高速公路上引開并轉移到咖啡上。
- 磚塊'盒子',Koohsar 住宅公寓:Ashari ArchitectsKoohsar 公寓坐落在一座山前,靠近山腰部。建筑圍護結構掩蓋了部分山景,為了在視覺上將建筑背后的山景與建筑立面融為一體,立面使用了磚材料與遠處山脈的色調相得益彰。磚塊圖案模擬了從山底登頂的過程,吸引了游客對后方山景的興趣,并呈現出無縫連接的前景建筑。
- 會呼吸的紅磚建筑,溫德姆會所:MIA Design Studio該項目是一座位于越南富國島海濱度假勝地的酒店建筑。為了賦予建筑以一種既現代、又傳統的新視野,設計者選擇以燈籠為主要概念。在夜間,溫德姆會所這一“燈籠”將營造出溫柔、細膩的光感,并成為度假村入口處的一大亮點。此外,項目主要選用的材料為紅磚,以此表達了當地石匠工藝的細致和精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