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向內的建筑,是一個“內藏、內斂、內觀”的建筑,確切地說更像是一個建筑群,一個模擬江南鄉村村落結構的建筑群,也是一個現代園林建筑。項目位于湖州市德清縣莫干山鎮,建成后將作為民宿功能使用,是一個新建三層建筑。北側是民宿品牌的一期建筑,南側緊鄰一座三層民居,西側局部臨溪,小溪緊挨著一條車行干道,西南側與場地接平,越向北道路與場地的高差越大,最北處有近4米高差。場地西南側在路的對面還有一棟三層民居,西側隔路是山體茶園、竹林,東側緊鄰大片竹林山體,整體在兩座山體之間局促的山谷中。
總的來說這個場地有地勢低、周邊建筑多、視野狹促的劣勢,也有臨溪、臨竹林、茶園的景觀優勢。如何在這樣的場地既能避免周邊的干擾又能打造一個高品質的內部體驗空間是最大的難點,我們借鑒傳統園林的做法,用一座高墻隔絕內外,向內作文章,將所有空間內藏,營造一個內在的世界。高近四米的石砌圍墻隔絕了項目內外,從入口和小溪上的懸挑露臺可以看到內院的局部,幾棵大樹從石墻頂部露出,高墻保證了馬路上的行人基本看不到院子和一層,這反而讓人生起好奇心和探索欲。石墻同時也起到減少內外噪音相互干擾的作用。
雖然這是一棟有著占地140、三層指標的新建建筑,我們不希望他呈現出來的是現在農村到處可見三、四層比例失衡的新建民居,希望他呈現的是更加親切和優雅的尺度,設計將一層隱藏,二、三層被分化成三個小體量,像是三個兩層的小房子,比例上是讓人感覺親切舒適的,這是尺度上的內斂。我們不希望它是一個“外來物”,希望它能很好地融入鄉村的土地,能夠喚起人們對傳統江南民居的記憶。青驪的“驪”在古代就是純黑的意思,我們在外墻上加了一層刷黑的防腐木板作為裝飾,會讓人聯想起傳統的浙江山地民居風化的木制外立面,加上灰色的石砌圍墻共同呈現暗色調的整體外觀,穩重的氣質讓人感覺它深深地扎在土里,存在了許久,這是外觀上的內斂。
由于場地有諸多方面的劣勢,我們用石砌圍墻隔絕內外,將景觀向內引,引向內庭院和后山的竹林,這是一個景觀向內的建筑。我們打造了四個大小不一的庭院,整個建筑是完全被庭院空間包裹的,所有的室內公共空間和步道流線都是為了和庭院互動而組織。西側庭院是從外部進入建筑的一個過度庭院,是序曲,呈長條形,也是一層榻榻米區的主要景觀面;北側的庭院尺度最大,需要滿足一、二期共同在戶外組織活動的尺度,是相對舒展和放松的;南側庭院尺度最小,結合戶外樓梯布局;東側由建筑和山體圍合出了一個內庭院,是整個項目的中心庭院,異化于傳統民居的天井。一層做了型一長條的開窗面朝向這個院子,從茶臺和居酒屋也都可開門進入這個院子的木平臺。二、三層的走廊樓梯也圍繞這個中心庭院展開,是對這個中心庭院的二次朝拜,這種手法也同傳統民居二層圍繞天井布置的內廊相似。從一層到三層對中心庭院的反復圍觀更增強了這個建筑的“內觀性”??头康拈_窗面除了局部幾個朝向西側的茶園,幾乎都朝向后山的竹林,這也是“向內觀”。因為二、三層的主要交通流線圍繞中心庭院展開,所以客房幾乎沒有朝向中心庭院開窗,這樣可以盡量避免視線和噪音的相互干擾,能最大限度保證客房的私密性和體驗感。
整個建筑的一層是一個整體,作為民宿的公共空間使用,字型平面,保證不同功能區間相互聯系又獨立,二、三層作為客房空間分成了三個體塊,三個小房子互不干擾,保證每個客房間的噪音干擾降到最低。三層的外挑屋檐相互交錯創造出了許多灰空間,使得每個客房門口都有自己的半戶外休憩空間,也同時對竹林和遠山做了框景。西側的體塊為了視線上避開西南側的鄰居,同時更好的朝向對面的茶園,在體塊上做了一個角度上的偏轉,這也讓整個建筑變得更加活潑豐富。三個小房子也是對傳統村落的一個模擬,走進這個建筑就像走進一個村落,是一個有趣、自然的建筑群落。走廊、樓梯就像是山村里中交錯的巷道和石階,是村落里曖昧的灰空間。在你從一層公共空間走到自己房間的過程中已經不自覺地完成了和自然的交流互動。
那園林如何建構和模擬一個自然世界,自然的本質是變化,而轉折是變化的最基本單元,庭院步道的轉折、建筑體塊的轉折、豎向交通的轉折共同建構出一個流動、變化的復雜空間體驗。二維到三維的轉折,將整個建筑的室內外流線傳串連折疊起來,有點像是園林里攀爬假山的體驗,復雜交錯的流線極富趣味。轉折首先是線性的,所以它是一個整體,但它又是流動的、錯位的,所以在兩側布置的空間既相互關聯又相互區隔。整個建筑體塊是一個三維的轉折流線,戶外樓梯、走廊從平面到豎向做了很多轉折的串聯,使得在建筑中游走產生了許多變化的視野和景觀,增加了整個建筑的趣味性。
為了讓整個建筑更好地融入鄉村環境,我們選用石材和木材這種自然材料作為外立面的主要基材,圍墻用毛石現場手工破鑿,整體厚重沉穩,像是整個建筑的基座,墻上的開口,作為入口和與小溪互動的露臺,打破大面積石墻的單調。外立面用刷黑的防腐木做裝飾,木材的肌理讓整個建筑溫潤親切卻也現代簡約。庭院也用了很多當地自然的卵石打造,包括庭院與后山竹林邊界的石坎墻以及庭院地面的鋪陳,中心庭院和北側庭院的石坎用了兩種大小的石頭和鋪砌手法,為了凸顯中心庭院的特殊性,用小卵石人工鋪砌,當地石匠叫“排皮”砌法,最后呈現出精致的橫向肌理。北側庭院朝后山竹林和一期的兩處石坎墻使用大型卵石用挖機排砌,縫再用泥漿填充,顯得粗野而自然。
- 金山嶺上院:大舍建筑設計事務所金山嶺上院并不是古寺,但目力所及之內的古長城卻是曠古奇跡。上院的出現為這一片山谷建立了新的時間點。一個輕盈、輕觸地面的禪堂(阿蘭若),纖細輕薄的結構拉開了新建物與古長城之間的時間距離,也再次因為人類的建造活動定位了這一片山谷的時間性。上院本身也試圖從上層入口庭院至下部開敞禪堂通過氛圍以及空間的開合建立一種內部的時間性。新的建造既要與古長城去時空對話,也要能契合這山谷的地形地貌和荒野氣質。
- 六工匯:筑境設計 + 北京首鋼國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六工匯項目位于北京西部石景山區,首鋼園區兩湖(群明湖和秀池)片區中部,總建筑面積223753平方米。這里因服務2022年冬奧會而享譽海內外,谷愛凌和蘇翊鳴就是在這里創造了歷史,實現了中國在大跳臺上的偉大突破。如今已步入后奧運時代,首鋼的城市更新仍在繼續,六工匯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誕生出來。今年6月18日,六工匯購物廣場盛大開業。關聯商辦地塊已經相繼成功交付運營,標志著首鋼的更新發展從“體育+”全面進入“城市+”的嶄新階段。
- 景觀滲透,NANA 咖啡烘焙曼谷曼那分店:IDIN ArchitectsNANA 咖啡烘焙曼谷曼那分店的設計概念在于創造可提升咖啡飲用體驗的空間,讓咖啡成為人們的關注焦點。項目采用簡化表達的建筑形式,通過將建筑空間與景觀的和諧結合,營造出一種郁郁蔥蔥的環境氛圍,繼而將游客的注意力從熙熙攘攘的高速公路上引開并轉移到咖啡上。
- 磚塊'盒子',Koohsar 住宅公寓:Ashari ArchitectsKoohsar 公寓坐落在一座山前,靠近山腰部。建筑圍護結構掩蓋了部分山景,為了在視覺上將建筑背后的山景與建筑立面融為一體,立面使用了磚材料與遠處山脈的色調相得益彰。磚塊圖案模擬了從山底登頂的過程,吸引了游客對后方山景的興趣,并呈現出無縫連接的前景建筑。
- 會呼吸的紅磚建筑,溫德姆會所:MIA Design Studio該項目是一座位于越南富國島海濱度假勝地的酒店建筑。為了賦予建筑以一種既現代、又傳統的新視野,設計者選擇以燈籠為主要概念。在夜間,溫德姆會所這一“燈籠”將營造出溫柔、細膩的光感,并成為度假村入口處的一大亮點。此外,項目主要選用的材料為紅磚,以此表達了當地石匠工藝的細致和精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