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寧夏美術館項目啟動至今土建竣工,已過了接近十載時光,她的建成填補了寧夏省級美術館長期缺失的狀態,為寧夏今后藝術的傳播與發展提供了高品質的展示及研究空間。
寧夏美術館位于銀川市金鳳區,是北部新城東西向公共活動軸線的起點,基地周邊空間十分開闊,基地北側隔街相望的是擁有巨大體量的銀川市民中心。寧夏美術館的設計以巨石體量回應了周邊的環境以及寧夏本土的地域文化。
古時先民刻印于賀蘭山巖壁之上的巖畫經過數千年時間的沉淀,逐漸成為寧夏不可缺少的文化與藝術的組成部分,賀蘭山也因此成為了寧夏文化藝術的天然載體及象征。設計取意賀蘭山石便是希望建筑本身能承載寧夏厚重的文化底蘊及精神力量。建筑形象上提取賀蘭山石粗獷有力的形態特征,通過五個山石體量的組合,呈現出富有張力的建筑形態。使得美術館本身成為一件城市中的公共雕塑,并在巨大尺度的環境中塑造了新的精神錨點。
建筑設置于場地南側,通過室外展場與北側道路銜接。建筑西北角的入口廣場銜接來自北側公共軸線的人流,通過景觀的引導到達美術館入口。建筑以一塊完整巨石為初始形體,通過分裂巨石從而形成多個建筑體量,對應西北向的人流打開入口設置中庭空間,并在空隙處通過屋頂及玻璃幕墻將建筑重新整合為一個完整形體,呈現出賀蘭山石矗立于茫茫戈壁的寫意景象。
建筑室內與室外渾然一體,山石的體量既是外部形象的呈現,同時也延續到建筑內部空間。在山石形體組合后自然形成的空隙之中,創造了多樣的峽谷空間,形成山、谷相依之態。展廳體量之間的空間曲折狹長而高聳,峽谷之間通過不同高度平臺的多維穿插,營造出豐富的空間效果,并形成環狀的參觀流線,同時使得每個展廳出口處均設置有休息空間供人停留。
峽谷在入口處放大形成恢宏大氣的中庭空間,滿足開幕式等重要活動的舉辦要求。公共服務及培訓區則以流動的曲線與硬朗的山石體量形成對比,結合半月形的純白吊頂,營造自由浪漫的空間形態。藝術家沙龍融合室外庭院,打造舒適的交流氛圍,并與外部城市空間及賀蘭山形成對話。
建筑造型力求簡潔,同時注重細節的設計。三角形作為建筑的母題貫穿于整個設計之中。建筑體量通過切割形成多個三角形的折面,強化山石體量感。在公共服務區體量順應墻面形態結合內部功能,形成漸變的三角窗。南側大面積的三角窗為辦公及畫室空間提供了良好的采光條件。屋頂上的三棱錐天窗呈現出蘊含幾何韻律的圖案感,同時還也承擔著中庭采光的功能。立面石材上手工鑿出的條狀刻痕呈現出的質感,與大面積玻璃幕墻平整表面的對比更強化了山石形態的粗獷。室內空間的石材面上嵌入錯落窄長的磨光石材,豐富墻面的肌理,呈現更為親人的立面尺度。
美術館公共空間與自然光線產生了良好的互動。峽谷側面縫隙中滲透進來的陽光隨不同季節,不同時間變換位置,生動地勾勒出山谷形態。屋頂天窗處投下的光影如同透過云層的陽光在山谷中游走,為室內空間更增添了一份趣味。
一個優秀的美術館既需要大量多樣的展示空間,也需要完善的配套功能。在外部起伏多變的建筑形態之下,寧夏美術館提供了十個形態規整的展廳空間,充分滿足各式布展的要求。展廳分別設置于建筑一至三層,其中建筑一層設置三個展廳,包含一個1200㎡、8米凈高的高大展廳,為大型美術作品提供了極好的展示空間,并能激發藝術家們為此空間創作新的形式的作品。二層的三個展廳及三層的四個展廳均圍繞公共平臺設置,各個展廳既可組合觀展也可獨立使用,賦予了布展良好的自由度,避免在個別展廳布展時對于其他展覽的干擾。地下一層的典藏庫設置了紙本、油畫、雜件等多個專用倉庫,配備先進的儲藏及設備系統,為美術作品的儲藏維護提供了專業的保障。
美術館內同時設置了完善的配套功能,西北角的體量內垂直組合了服務大廳,咖啡廳,公共培訓,藝術沙龍及城市觀景平臺,為美術館后期運營提供良好的支撐。自成一體的布局可在美術館功能關閉的情況下靈活獨立使用。同時在一層北側還設置了200人多功能廳,方便學術交流會的舉辦。
- 金山嶺上院:大舍建筑設計事務所金山嶺上院并不是古寺,但目力所及之內的古長城卻是曠古奇跡。上院的出現為這一片山谷建立了新的時間點。一個輕盈、輕觸地面的禪堂(阿蘭若),纖細輕薄的結構拉開了新建物與古長城之間的時間距離,也再次因為人類的建造活動定位了這一片山谷的時間性。上院本身也試圖從上層入口庭院至下部開敞禪堂通過氛圍以及空間的開合建立一種內部的時間性。新的建造既要與古長城去時空對話,也要能契合這山谷的地形地貌和荒野氣質。
- 六工匯:筑境設計 + 北京首鋼國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六工匯項目位于北京西部石景山區,首鋼園區兩湖(群明湖和秀池)片區中部,總建筑面積223753平方米。這里因服務2022年冬奧會而享譽海內外,谷愛凌和蘇翊鳴就是在這里創造了歷史,實現了中國在大跳臺上的偉大突破。如今已步入后奧運時代,首鋼的城市更新仍在繼續,六工匯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誕生出來。今年6月18日,六工匯購物廣場盛大開業。關聯商辦地塊已經相繼成功交付運營,標志著首鋼的更新發展從“體育+”全面進入“城市+”的嶄新階段。
- 景觀滲透,NANA 咖啡烘焙曼谷曼那分店:IDIN ArchitectsNANA 咖啡烘焙曼谷曼那分店的設計概念在于創造可提升咖啡飲用體驗的空間,讓咖啡成為人們的關注焦點。項目采用簡化表達的建筑形式,通過將建筑空間與景觀的和諧結合,營造出一種郁郁蔥蔥的環境氛圍,繼而將游客的注意力從熙熙攘攘的高速公路上引開并轉移到咖啡上。
- 磚塊'盒子',Koohsar 住宅公寓:Ashari ArchitectsKoohsar 公寓坐落在一座山前,靠近山腰部。建筑圍護結構掩蓋了部分山景,為了在視覺上將建筑背后的山景與建筑立面融為一體,立面使用了磚材料與遠處山脈的色調相得益彰。磚塊圖案模擬了從山底登頂的過程,吸引了游客對后方山景的興趣,并呈現出無縫連接的前景建筑。
- 會呼吸的紅磚建筑,溫德姆會所:MIA Design Studio該項目是一座位于越南富國島海濱度假勝地的酒店建筑。為了賦予建筑以一種既現代、又傳統的新視野,設計者選擇以燈籠為主要概念。在夜間,溫德姆會所這一“燈籠”將營造出溫柔、細膩的光感,并成為度假村入口處的一大亮點。此外,項目主要選用的材料為紅磚,以此表達了當地石匠工藝的細致和精確之美。